欧联杯 黑山杯 罗女杯 斯伐女杯 危地女甲 爱沙女杯 韩大学联 澳昆丙 格鲁丙 阿青联 尼泊尔超 冈比亚杯 克亚联 克罗联 克亚女杯 科威杯 葡LBP 澳女NBL1 西班牙FEB3 巴帕拉乙 智利女联 科特迪瓦联 巴西FPB U20 墨西哥女联 女亚洲杯B级 文莱杯 保女超 孟冠联 罗女乙 立陶女甲 乌兹甲B 乌兹甲B 蒙太古杯 蒙太古杯 爱沙超
当前位置:首页 > 篮球新闻

“不传球给杨瀚森”?真的吗?

来源:24直播网 时间:2025年04月19日 21:34

青岛广厦季后赛G1打完,有人说韦瑟斯庞太独,故意不给杨瀚森传球,但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句话是真没说错......

我手动统计了本轮系列赛前两场比赛,韦瑟斯庞喂球的次数。然后我发现,单单是G1上半场,韦瑟斯庞就通过挡拆传球、吊球低位各种方式给杨瀚森喂了8次球。

没角度都还要硬塞,这叫不给杨瀚森传球?

还有不少这样的战术过渡球

韦瑟斯庞属于攻击性强的小外援,但场均7.6次助攻的他绝对不属于独逼。

这还能叫不给杨瀚森球吗?

这球小杨顺下没传,是独吗?显然不是...反而应该说韦瑟斯庞的处理相当成熟

不过有一件事,球迷们确实没讲错,G2的韦瑟斯庞确实减少了给杨瀚森传球的次数。全场比赛,杨瀚森只接到韦瑟斯庞6次传球,其中上半场只有2次。

“呐,这不就是证据吗?”

但这就是看表象还是看本质的问题。韦瑟斯庞不给杨瀚森球,是他主观上不乐意给?还是客观上战术就是这么设计的?是韦瑟斯庞一个人不给球?还是大家都不给?

我给没给你传球?我给没给你传球!你说啊!

让我们回到韦瑟斯庞给杨瀚森喂球的数据上,G1他总共给小杨喂了10次球。你发现了吗?上半场给小杨喂了8次球,但下半场只有2次?

而造成这个反差的原因在于,G1的青岛队起初仍然心存侥幸,觉得杨瀚森可以作为阵地战的支点。但事实上,广厦的夹击让杨瀚森创造的比赛内容更多是失误而非创造机会。

被现实狠狠毒打之后,大比分落后的青岛队只能把球权从杨瀚森那里收回来,务实地把希望寄托在韦瑟斯庞的持球推进上,靠他在守转攻的机会中利用冲击力打开局面续命。

这种不稳定的处理球质量,就没法做半场核心……

其实教练心里门儿清,G1想发力追分的时候,就是把球给韦瑟斯庞持球打快速反击。那什么时候把球打到杨瀚森那里最频繁呢?大局已定的第四节......那一节,韦瑟斯庞也没有上场。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青岛队G2赢在第二节的33-14。而这波领先是怎么打出来的?

答案也在韦瑟斯庞给小杨喂球的数据上。G1上半场他喂了8次,而G2只有2次......

小杨上半场打了将近16分钟,但只得到韦瑟斯庞2次传球。这不就是把杨瀚森当蓝领用的意思?

把杨瀚森当蓝领,前半节鲍威尔+韦瑟斯庞双小外同时在场提速打快,完全主导进攻端的战术资源。后半节,则是韦瑟斯庞和乔丹-米奇的高位挡拆二人传。

为什么不能和小杨打高位挡拆呢?因为他没有米奇三分线外6中4的射程......

杨瀚森在青岛队打出33-14的12分钟里,只有6次前场触球,其中有1次罚球线的接应,没有背身低位接球单打,其余的都是帮队友过一手,或者直接篮下吃饼终结。

其实吧……这就是余嘉豪在浙江干的活儿……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在更高强度的季后赛想赢球,青岛队把小杨当蓝领+终结点好像是个必要条件?

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头提到的——到底是韦瑟斯庞故意不给杨瀚森传球?还是在战术设计的逻辑上,就不该给杨瀚森球?

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复杂。或者我换一个问法:

你要把球给场均27.3分的韦瑟斯庞让他带你赢?

还是把球给场均16.6分的小杨练级,代价是不顾输赢?

我想,青岛队的教练组已经在G2做了诚实的选择。并且在G3延续了这样的布置,让小杨专心做掩护墙和护框机器。

G3在小杨第一次被换下场的时候,他打了7分半钟,0出手,但有2篮板1盖帽,虽然没有创造助攻,但同样没有失误。这种工具人的打法,帮助青岛队在那个时间点领先9分,也让青岛队笑到了最后。

事实上,如果考虑到杨瀚森未来的发展,他最需要提升的其实并不是拿球的时候如何,而是自己的防守……第四节出现了惊险的小插曲,孙铭徽、巴里-布朗不停叫1-5挡拆错位点名杨瀚森,一度将比分反超,把刘维伟惊出一身冷汗......

而在这个决定系列赛走势的关键节点,“不给杨瀚森球就能赢”这个结论显得更加应景。青岛队这种关键时刻两次想让杨瀚森处理球,最后都以失误告终。

G3最后时刻也证明,青岛没得选,因为赢球的公式从来只有一个:就是杨瀚森当好小外援的工具人,韦瑟斯庞拿球就坚决无视任何人,自己拿球打到底就对了。

让我们抽离出这个具体的对局,用更大一点的视角去讨论这个问题。这不只是杨瀚森独有的问题,而是整个篮球世界的大个子都存在的客观现象。

大个子球员在处理球方面天然就有劣势,虽然我们总是说现在倡导无位置篮球,但大个子始终在遇到夹击、或者弧顶运球这种需要小空间处理球技术的情景下,做不到同等水平小后卫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下的CBA,小外援的质量,或者本土后卫的质量,始终决定了球队的下限。

不止是杨瀚森,即便强如洛夫顿,在广东宏远这种纪律严明、对抗强烈的防守下,也一样无计可施。就算是最高水平的NBA,真正能够弧顶、罚球线、低位从容处理球的大个子,也是凤毛麟角。

连约基奇也需要贾马尔-穆雷,这已经足够解释客观规律的局限性了。

在这个赛季前,公牛队主帅比利-多诺万和前掘金冠军教头迈克尔-马龙有过一次私下的学术交流,而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时代的篮球若不打快,那注定完蛋。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认为,并非韦瑟斯庞不给杨瀚森传球,就算给过去,小杨能够创造的比赛内容,也极其有限......

如今,大众对青岛队和杨瀚森以及韦瑟斯庞的认知和舆论完全是被扭曲的——从姚明再到易建联再到周琦,世界篮球不断进化,可我们永远在喷后卫为什么不给内线传球,却从不肯好好想想一个内线到底要做到什么才配得上这些传球。

如今,小杨的低位威力不足以撼动广厦的双人夹击。他也没办法快速地通过传控投这三项基本技术创造积极的比赛内容。

甚至很多时候,那种看似体现球商和视野的分球,其实并没有创造出真正的空位机会,尤其在FIBA的联防体系里有更快的协防,大部分所谓的“助攻”其实都是接球人的硬手解题罢了。

你说这两回合是杨瀚森给的好呢?还是王睿泽手硬呢?

去年季后赛的杨瀚森已经暴露过这个问题——场均8分33.3%命中率,2助攻5失误,这是对约基奇式打法的拙劣模仿。

说实在的,杨瀚森并不是约基奇。甚至因为大家都希望让他变成约基奇,这份期待扭曲了杨瀚森的篮球形态,变得既不像传统的巨塔内线,也不像现代的空间型内线。而夹在中间的人,往往是最难受的。

所以,我现在其实更乐意看到青岛队把他当蓝领使用,跟着小外援的节奏切入吃饼没什么丢脸的(反正以后去美国也要这么打),今年季后赛63.8%是个不错的信号。还有今年常规赛期间明显提升的掩护质量,也是比传出什么五佳球或者低位硬凿更值得欣喜的事情。

我更愿意看到这种杨瀚森

在战术思路上不给杨瀚森球,甚至可以说是在帮他。因为一个在CBA都才场均3助攻3失误的“约式中锋”,是不可能在NBA、甚至发展联盟得到战术地位的。

除非他像布朗尼一样,有个球星大爹罩着,有完全不用担心被解约、被弃用、怎么打都能保证有稳定练级时间的后台力量。

顺着这个讲,我当然非常支持小杨去参加选秀打开眼界,与国际篮球接轨。但我希望他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看看哈滕的上位史,咱这个天赋条件,在更高级别的比赛打球,真的要准备好全身心100%投入到学习如何给小黑后卫当狗这件事上…

是,这么说很刻薄,但这就是当下篮球环境的客观现象。作为一名内线,除非你有约基奇那样的天赋,否则你就是要懂得怎么通过扎实的掩护为小后卫创造出得分机会,用什么方式顺下跑位才能让小后卫传得舒服......

只有把这些事情做好,我们才能谈别的更高级的技能和角色,否则其他都是空中楼阁,纯扯淡。

做好掩护,做好手递手,做好护框,做好大防小,做好吃饼……3年内成为堪比巅峰哈达迪的球员,这才是杨瀚森未来最切合实际的目标。

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体工队长”看看,有更多NBA、CBA相关考古、评论和人物内容>>

(文/brad)

本文标签: 篮球  CBA  中国篮球  青岛  杨瀚森  转载